近日,大北農、金新農、牧原股份等多家上市豬企發布了7月份銷售簡報,從數據中可以看出,7月份生豬售價環比上升幅度較大。
近日,大北農、金新農、牧原股份等多家上市豬企發布了7月份銷售簡報,從數據中可以看出,7月份生豬售價環比上升幅度較大。
以牧原股份為例,公司今年7月份的商品豬價格為21.33元/公斤,而在6月份僅為16.53元/公斤。
金新農生豬銷售均價為27.72元/公斤(剔除仔豬、種豬影響后,商品豬均價為22.38元/公斤),環比上漲25.17%。
東瑞股份的公告也顯示,今年7月份商品豬價格為27.71元/公斤,而在6月份為20.6元/公斤。
但是,7月份的高景氣度想要持續下去并不容易,養殖企業在8月份仍要面臨供需兩端帶來的業績壓力。
據廣發期貨分析,當前日屠宰量較6月中旬高點出現了明顯下滑,幅度近30%,反過來驗證了當下的需求疲軟。
那么,養豬戶應如何看待目前豬價?接下來豬價將呈何種走勢?當下產業呈現哪趨勢?未來又將如何發展?在2022廣東豬業創新發展大會上,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做了詳細分析,以下為其部分觀點整理。
7月價格反彈消耗了2023年市場的空間
十三五以來,豬價的走勢更多的還是受供給的影響,因為供給本身短期它是缺乏彈性的,消費短期受價格漲跌影響有一定彈性。
供給基本面在上半年并沒有改變。從定點屠宰企業的生豬屠宰量其實能看出來。從能繁母豬對應的生豬出欄量來看的話,上年的5、6月份能繁母豬的產能處于高位,正好對應了今年的3、4月份生豬供給階段性過剩。
本輪周期跟前幾年周期相比有明顯的變化,要理性的看待當前的豬價的反彈的范圍,以及豬價所處的位置。如果豬價每公斤反彈的高點在21-22元之間的話,按照當前的成本,其實也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的波動的現象。
如果按照豬周期基本規律來看,短時間快速上漲會消耗后期的上漲空間,同時有可能會導致本輪周期的整個時間的較短。
生豬出欄活重處于高位
影響供給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出欄活重,出欄活重從2,007年以來持續增加,當前已經處于歷史較高的水平,盡管從去年6月份-今年3月份開始逐漸下降。
據監測,一些較大的龍頭養殖企業,盡管出欄的重量基本都在110-120公斤這個區域范圍之內,但仍在逐漸增長。
后期,隨著整個養殖技術、效率水平的提升,出欄活重可能會穩中有降,但是還是會保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
需求端承壓
當下,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我們要客觀的看待后期的整個需求,從十四五中期來看,7億頭的出欄量基本就能夠保障。
如果豬肉進口量保持200萬噸這么一個水平的話,相對而講,它對國內的沖擊相對來講比較小,但如果超過了250萬噸,那么,隨著進口量的增加對國內產業的沖擊將會增大。
必須注意的是,當前國內外包括飼料原料在內的價格差短時間內是很難消除的。即便是通過技術水平的提升短時間也很難去彌補國內外成本差的這個缺口。
同時,從人均的豬肉占有量來看,2014年是42千克,去年接近41千克左右,后期可能整體就會在40-41千克左右范圍內波動。中期大幅繼續增長的可能性比較小,更多還是在豬肉的消費品質以及產品消費的品種結構方面的一個優化。
同時,人口的年齡結構15歲到64歲的人口在2016年開始出現下降,對于總體的豬肉消費需求以及人均的消費需求的支撐力有所不足。
人口老齡化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齡化也一定程度上會帶來對于未來勞動力需求的這種緊迫。
另外一個必須注意的就是在非洲豬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后,短期影響外出消費以及其他的消費方式可能造成短期的消費量已經下降。
中期來講的話也會通過影響人均收入水平進而提升消費者對于豬肉消費的價格上漲的敏感度。
如果按照當前17元/公斤這種成本來看的話,27-28元的豬肉價格基本能夠達到平衡,如果超過了28元特別是超在30元以上的話?;旧暇蜁οM產生抑制。
所以7、8月份當前是一個消費淡季,也就進入一個空虛僵持的階段。所以從7月中旬以后豬價盡管震蕩頻繁但是總體還是出現出回落的趨勢。
接下來豬價將會如何發展
盡管短時間我們看到均價漲到21、22元左右這么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還是要客觀看一下當前的整個成本情況。
從去年6月份跌至低位以后,養殖主體對于豬價反彈的迫切性非常強。但是,連續將近一年的虧損,不可能通過兩三個月的豬價的高位來彌補,豬價處于平穩的狀態其實對產業的發展更有利。
另外,從5月份以后能繁母豬產能開始穩中有增那就意味著2023年的整個的供需處于基本平衡的狀態。豬價可能相對來講屬于窄幅震蕩。所以對于2023年我覺得還要客觀的去理性的看待,不要對2023年抱以過高的市場預期,因為2023年豬肉進口很可能也會明顯增加。
另外,從今年全年的供給來看的話。3季度可能整體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這個供給同比下降的這種情況,4季度供給就會處于階段平衡。所以4季度個人覺得豬價應該處于比好的位置。
但是超過當前價格水平的可能性比較小。我覺得下半年整體將處于一個中度盈利的一個狀態整體,呈現高位穩中回落的這么一個趨勢。
從未來講的話,7億頭基本就能夠保障整體的需求,未來生豬養殖的話可能更多的還是生豬養殖量在不同的養殖主體之間市場份額分配。
此外,盡管今年的雞肉產量禽肉產量有所下降,但是從正常趨勢來看的話,禽肉的產量還會繼續增長,它還會替代一部分豬的消費。所以未來更多的還是豬肉和雞肉的市場份額的競爭。
同時,今年的進口預計會在150萬噸到200萬噸左右,明年的話大概率將會超過200萬噸。而行業成本仍然會保持高位。
所以,對于當前的養殖企業而言,企業管理的重點還是要轉到疫病防控和降本增效方面。
另外,受疫情影響,今年4季度消費存在不確定性.對于今年春節和元旦之前以及2023年的豬價震蕩的上升的空間和下升的空間都會產生明顯影響。
當下產業趨勢
一方面本土養殖企業的這個集中度繼續提升,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散戶和小戶繼續退出,適度規模家庭農場養殖的養殖戶比重開始提升,特別是年出欄1,000頭到3,000頭這種養殖戶,未來整個出欄的占比將會明顯提升。
同時,未來的行業組織化水平也取優化,因為這部分養殖戶迫切的需要第三方的服務在技術以及產銷銜接等方面為這些養殖戶代言。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前20家的龍頭企業目前已經占據了出欄和能繁母豬存欄的20%-25%,預計今年這個占比可能會提升到25%-30%之間。
關于本輪豬周期的幾點思考
實際上在八十九十年代,在商品化率比較低的時候,豬周期時間是比較長的,豬價是非常平穩的,呈現窄幅震蕩的特征。2007年以后,周期振幅達80%以上。
經過這個周期以后。大家必須注意到兩點:
**點就是能繁母豬的數量跟未來10個月的生豬出欄并不完全的是從數字上是對應的,因為在豬價低迷的時候那么可能就會出現延遲配種甚至部分出現終止妊娠的情況。
另外就是非洲豬瘟后出現了肥轉母這種現象,我覺得這種現象其實對整個產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好現象,大家還是應該專注于國內的種豬品種的選育以及品種生產性能的水平的提升,這才是未來我們產業持續發展的根基,我們不能把這個根基給破壞了。
同時,也給企業提個醒,企業需要根據我們國家整體的經濟形式以及產業的基本面來完善你的產業結構。如果僅側重于上游的生產環境的話,在豬價波動時候,企業船大難掉頭,同樣也會面臨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
編輯:云云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官方微信
移動站